思親懷舊是這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
慣有的情思和寄托
而先輩留下的家風家訓
更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
顏氏家訓
《顏氏家訓》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學者顏之推記述個人經(jīng)歷、思想、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。它是一部系統(tǒng)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,是作者關于立身、治家、處事、為學的經(jīng)驗總結,留下了如“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自芳也;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自臭也”等許多可供后世借鑒的至理名言,被譽為“古今家訓,以此為祖”。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,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。
包拯家訓
北宋名臣包拯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于世。他在晚年為子孫后代制定了家訓:“后世子孫仕宦,有犯贓濫者,不得放歸本家;亡歿之后,不得葬于大塋之中。不從吾志,非吾子孫。”這寥寥數(shù)十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、兩袖清風,足為世人風范。這則家訓時刻警醒包氏后人在生活中做一個廉潔自律、正直誠信的人。
司馬光家訓
《訓儉示康》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著。當時,社會風俗習慣日益變得奢侈腐化,為使子孫后代避免蒙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和侵蝕,司馬光特意為后人撰寫了《訓儉示康》家訓,提出“眾人皆以奢靡為榮,吾心獨以儉素為美”的名句,以教育后代繼承發(fā)揚儉樸家風,永不奢侈腐化。
朱子家訓
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”的名句來自明代朱柏廬所作《治家格言》(現(xiàn)名《朱子家訓》),這篇家訓精辟地闡明了一個家庭的修身治家之道,彰顯了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價值觀,是一部以家庭道德教育為主的啟蒙教材,值得我們每個現(xiàn)代人熟讀、深悟、學習、借鑒。
林則徐的“十無益”
林則徐的“十無益”家訓不僅是其個人的修身標準,更是教導子孫后代為人處世的經(jīng)典范本。其中對后人“妄取人財,布施無益;淫惡肆欲,陰騭無益”的廉潔家訓既有實用主義精神,又充滿思辨的光芒,讓人耳目一新,非常難得。
傳承千年的周氏家訓
周恩來總理廉潔奉公、嚴于律己的形象深入人心。新中國成立后,周總理的一些親戚想托他辦事,周總理告誡他們:“不要因為我是總理,你們就自認為自己有什么特殊,我是國家的總理,不是周家的總理。”為此,他專門召集身邊親友開了一個家庭會議,語重心長地教育晚輩要過好“五關”——思想關、政治關、親屬關、社會關和生活關,除此之外,他還定下了著名的“十條家規(guī)”:
一、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,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;
二、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;
三、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;
四、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,不得用招待券;
五、不許請客送禮;
六、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;
七、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,不要別人代辦;
八、生活要艱苦樸素;
九、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;
十、不謀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
之所以總理的品德會如此高尚,除了他從小立志高遠、立身嚴謹外,追根溯源,與周家的祖訓密不可分。據(jù)《黨史縱覽》介紹,《周氏宗室大典》記載了周恩來系周敦頤的38代裔孫。周敦頤在其千古名篇《愛蓮說》中以蓮喻“廉”,把蓮的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”高度概括為官之品與為人之德,使廉潔文化從此以一種獨立的文化形式得以發(fā)揚光大。歷經(jīng)近千年,周氏后人將先祖創(chuàng)立的愛蓮美德這一民間信仰變成了一種優(yōu)良的傳統(tǒng)文化,代代傳承。
還有許多先賢的家風家訓值得傳承
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
紛紛而下的細雨是思念的淚水
澆灌出的是代代相傳的好家風
讓我們一起
傳承廉潔家風 涵養(yǎng)時代新風
清正心靈 踔厲奮發(fā)
為實現(xiàn)高質量發(fā)展再創(chuàng)佳績
我們一定能!
國藥大集
不出國 買全球